低值可回收物是與報廢汽車、廢家電等高價值廢棄物相對的概念,它們是指在生活中具有壹定循環利用價值,但在垃圾投放過程中容易混入其他類生活垃圾,且單純依靠市場調節難以有效回收處理的固體廢棄物。這類廢棄物包括廢塑料、紙張、玻璃、織物、金屬等,它們需要通過規模化回收和集中處理才能重新獲得循環使用價值。
據《中國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現狀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各類低值可回收物產生量約為9577萬噸,但回收量僅約2547萬噸,總回收率僅約26.6%,遠低於主要再生資源75%以上的平均回收利用率。這背後反映出多重問題:首先,地方政府對低值可回收物的重視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激勵機制;其次,企業回收積極性不高,受限於利潤空間小、處理難度大等因素;再者,公眾分類意識淡薄,導致大量低值可回收物被錯誤投放或混入其他垃圾中。這壹系列問題共同構成了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瓶頸,嚴重制約了其回收效率的提升。
有業內人士認為,環衛企業因其完善的垃圾收集網絡和運輸體系,最適合承擔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工作。環衛企業能夠直接接觸到大量低值可回收物,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同時,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處理能夠盤活環衛企業的存量資產,如環衛車等,並挖掘出環衛項目的額外營收潛力,實現以廢養綠、綠色循環的良性循環,符合國家低碳環保政策的要求。
然而,環衛企業在回收低值可回收物時也面臨挑戰。當這些低值物被送進分揀中心後,要轉化為“再生資源”,就需要處理企業發揮關鍵性作用了。其處理步驟通常為:
首先,將低值可回收物進行破碎處理,減小體積,便於後續分選和處理。需控制破碎粒度,以免影響分選效果。
其次,對破碎後的物料進行分選,分離出不同成分。可采用重力分選、磁力分選、光電分選等方法,根據物料性質選擇合適的分選設備,確保有效分離。
然後,對分選後的物料進行清洗、幹燥、細碎等精細化處理,以滿足後續利用要求。
最後,經過處理後的低值可回收物就可以轉化為高價值的產品或原料了。如廢塑料再生為顆粒料用於制造塑料制品,廢紙再生為紙張或紙漿用於制造包裝材料或文化用紙等。部分低值可回收物因高熱值還可制成替代燃料,減少碳排放。
需註意的是,低值可回收物的高值化利用需綜合考慮技術可行性、經濟效益和環境影響。在實際操作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和利用途徑,以實現低值可回收物的最大化利用和價值提升。
總之,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是壹項系統工程,需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政策支持,我們有能力將低值廢棄物轉化為寶貴資源,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力量。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