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築垃圾治理政策解讀與資源化處置方案 - 潔普智能環保

城市建築垃圾治理政策解讀與資源化處置方案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建築垃圾的產生量與日俱增。據《全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信息發布情況研究報告(2024)》統計,2023年我國建築垃圾產生量高達24.1億噸,然而資源化利用量僅為8.6億噸,填埋量卻達7.6億噸,資源化處理嚴重不足。建築垃圾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其違規傾倒等問題還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已成為環保督察的重點對象。例如,在2024年5月中央第六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重慶市時發現,該市部分區縣建築垃圾汙染環境防治專項規劃缺失,處理設施建設滯後,像軌道交通15號線3標段項目部擅自設置工程棄渣場,且未建設相關環保設施。同時,壹些地方建築垃圾未進行前端分揀,資源化利用項目推進緩慢,違規傾倒現象頻發,群眾反映強烈。

建築垃圾產生量

在此嚴峻形勢下,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進壹步加強城市建築垃圾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深入推進城市建築垃圾治理,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政策通知

為了實現2027年的工作目標,即健全城市建築垃圾治理體系,完善法規政策和標準規範,有效落實全過程管理制度,遏制偷排亂倒問題,使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築垃圾平均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0%以上,形成城市建築垃圾有效治理新格局,《意見》提出了六大舉措。

在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方面,《意見》提出了壹系列具體措施。首先是支持資源化利用企業發展,鼓勵經營主體積極投身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領域,加快培育產業基地和骨幹企業。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增強對上下遊產業的帶動能力,並且鼓勵推行建築垃圾收運、利用壹體化運營模式。這壹舉措旨在通過培育市場主體,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格局,提高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效率和水平。例如,通過收運、利用壹體化運營,可以減少中間環節的成本損耗,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建築垃圾從產生源頭到最終利用的全過程順暢銜接。

其次是推廣產品應用。《意見》鼓勵使用財政資金的工程建設項目和國有資金占控股或主導地位的工程建設項目使用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各地需結合實際情況,暢通利用建築垃圾生產的建築材料、路基材料等的應用渠道,並明確這些資源化利用產品的應用範圍、使用部位等要求。這將有力推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在市場上的應用,提高其市場認可度和競爭力。比如,在壹些城市的道路建設中,已經開始嘗試使用建築垃圾制成的路基材料,既降低了建設成本,又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再者是完善付費制度。按照“誰產生、誰付費”原則,建築垃圾產生方應支付合理的建築垃圾運輸、利用、處置費用,同時建築垃圾處理企業要主動向社會公布各類建築垃圾運輸、利用、處置等價格信息。通過明確付費責任和價格透明化,壹方面促使建築垃圾產生方增強環保意識,減少垃圾產生量;另壹方面也為建築垃圾處理企業提供了合理的經濟補償,保障其運營和發展。

面對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的迫切需求,潔普作為專業的環保企業,能夠提供全面的處置方案和先進的設備。潔普擁有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處置方案。固定式方案適用於建築垃圾產生量相對穩定、處理場地固定的大型項目。其設備安裝在固定的場地內,能夠進行大規模、高效率的建築垃圾處理。通過壹系列先進的破碎、篩分、分揀等工藝,將建築垃圾轉化為再生骨料、再生建材等可利用資源。

固定式建築垃圾處置方案

移動式方案則具有更強的靈活性,特別適用於建築垃圾產生點分散、需要在不同場地進行處理的情況。潔普的移動式設備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快速運輸到施工現場或其他需要處理建築垃圾的地點,就地開展處理工作。這種方案大大減少了建築垃圾的運輸成本和時間,提高了處理效率,同時也降低了因長距離運輸可能帶來的環境汙染風險。

移動式建築垃圾處置方案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進壹步加強城市建築垃圾治理的意見》為建築垃圾治理和資源化處置提供了政策依據和行動指南。潔普的處置方案和設備則為實現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手段。在政策的引導下,借助企業的專業力量,我國的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工作有望取得顯著進展,逐步實現建築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以上內容對您是否有幫助?

0條評論

avatar
評論
取消
在線對話撥打電話留言
城市建築垃圾治理政策解讀與資源化處置方案 - 潔普智能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