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稭稈新應用,制作生物質燃料價值高 - 潔普智能環保

農業稭稈新應用,制作生物質燃料價值高

稭稈作為農作物的副產物,自人類文明開始即被作為作物種植的肥料和燃料使用。隨著近代農業的發展,化肥被大量使用,稭稈作為肥料使用已經基本被淘汰,稭稈的處置成為社會負擔。由於價值低,收集與運輸成本高,稭稈往往在田間地頭被焚燒,焚燒產生的煙霧和灰塵,加重了空氣汙染,還經常引發交通事故。雖然政府三令五申禁止焚燒稭稈,仍然屢禁不止。

農作物稭稈、植物根莖等是熱值穩定,清潔環保的燃料,熱值在2900-3000kcal/kg,燃燒時沒有SO2、NOX和HCl等酸性氣體產生,灰燼又是鉀含量較高的天然肥料。但稭稈輕泡,堆密度低,收集、運輸、加工生產等過程費用疊加後的成本高居不下,是稭稈壹直無法作為工業燃料大批量使用的主要原因。

中國是壹個農業大國,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超過1100萬公頃。壹般來講,每產出1kg稻谷,可收獲0.6-0.8kg左右的稭稈。2013年我國糧食產量6.02億噸,連帶產出稭稈3.5-4.5億噸。如果能夠將所有稭稈收集起來制成RDF,大約可抵3億噸的煤炭。

農林廢棄物成型RDF的工藝路線如下圖示。

農林廢棄物成型RDF的工藝圖

生物質稭稈等成型的RDF燃料,熱值大約3000-3300kcal/kg,相當於普通燃煤發熱量的壹半。可作為燃料商品出售;燃燒灰燼可集中制成鉀肥,實現零排放屬完全清潔環保能源。每多用壹噸生物質RDF,可少用0.6噸煤,並且大幅度的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硫、氯化氫的排放。所以生物質RDF可以作為生物質發電廠、集中供熱鍋爐、幹燥工程和居民取暖等的燃料廣泛使用。

農業稭稈破碎制作RDF

糧食、蔬菜等農作物收獲後的稭稈成了“垃圾”,將這些“垃圾”變成環保燃料,可減少人類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程度,延長這些天然資源的采挖年限,減少溫室氣體和酸性氣體排放,還人們壹片碧水藍天。

以上內容對您是否有幫助?

0條評論

avatar
評論
取消
在線對話撥打電話留言
農業稭稈新應用,制作生物質燃料價值高 - 潔普智能環保